去年我們公司被邀請去新加坡參加一場數位媒體研討會,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一同參加這場三天的聚會,討論亞太地區最新的趨勢和發現,讓我們可以帶回自己的市場分享。
‪如同你所預期的,新媒體和比較傳統媒體的簡報是完全不同。大型傳統媒體依然持續強調他們印刷和電視的觀眾讀者有多大,在忠實讀者的心中有多重要和多有影響力。多數他們在台上簡報的主管是40-50歲左右。
‪新的數位媒體新創公司則強調他們有多快速、有效率,在台上的講者大約都是20幾到30幾歲。從觀眾的角度來看,這兩個觀點之間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幾乎可說是較年輕的臉書世代和較長一輩世代有代溝一樣。
‪有一個美國學術研究機構,報告他們關於數位媒體讀者最新的發現。多數並不會太令人驚訝,在20-40歲目標讀者群中,‪手機佔超過5成的來源;對多數媒體網站而言,社群網站現在是最大宗的流量來源,而一般讀者選擇是否要閱讀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們臉書動態牆上有多常看到我們朋友分享這篇文章。
‪不過,有另外一個資料數據更有趣,也讓那天下午許多較老的聽眾搖頭不表認同和不敢置信:
‪研究顯示,20-30世代平均花在觀看一支影片的注意力極限大約是2分30秒。‪超過這個長度的影片我們甚至不會花時間點開來。
‪這跟這個影片內容有多棒、有多少資深製作人花了上百個小時打造這個內容都無關。他們的研究顯示在社群網站上,4G世代下我們可以隨時看想要的即時新聞、影片和資訊,如果年輕世代看到一個有趣的影片,但看到那是一個在Youtube上長達5分鐘、7分鐘或10分鐘的影片,多數人是連打開都不會。
那天下午的中間休息時間,我們聽到許多年紀較大的聽眾和主管在喃喃討論年輕世代有多重要,他們有多驚訝竟然要把影片做到這麼短才能抓住年輕人的注意力,以及想要在2分鐘的影片中打造出高品質、有深度、兼具平衡觀點和事實調查的影片有多困難。
最終,許多人懷疑,這只會對年輕世代本身造成負面影響,當他們越來越沒有耐心,他們會放棄看高品質的內容,沒有辦法有一個更完整的世界觀,只因為他們太沒有耐心了。
是的,這可能是真的,但這肯定也是一個代溝。
就用那個下午當作例子,我常常在不同的管理會議、朋友私下聊天中或是剛好跟一些公司的主管或人資經理說這個故事,他們有許多員工或同事年紀是在25到40歲中間。他們許多人感到脫節,迷失在巨大的代溝和不同的行為模式中,而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這種類型的隔閡只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快。
‪我們該如何在兩個非常不一樣的世代中間溝通?最重要的精華重點是什麼?
‪直接說重點。
‪數位世代習慣每日瀏覽大量的資訊,並快速從中找到他們認為跟自己有關的訊息。這意味著不像上個世代的會議,整場可能要花上2或3小時,負責的主管會長篇大論講他個人的歷史,過去的困難以及他如何克服,事情現在已經很不一樣了。
‪請記住,任何超過2分30秒的影片甚至沒人想要點開來。‪這個故事有多刺激、你有多想要跟你的員工在早會上分享真的不重要。
如果一件事可以在3分鐘內結束,就別花上10分鐘。‪如果整場會議可以在20分鐘內結束,就別花上1小時。或更好的是,如果沒有絕對必要開會,那甚至根本就不需要為了開會而開會。
‪此外,除了交代要做什麼事情之外,告訴年輕同事為什麼他們要做某件事情也一樣重要。在有那麼多東西可以讀的數位時代下,他們會在幾秒鐘之內自行決定什麼是該相信的,而最糟糕的就是告訴他們:‪「別想那麼多,我是你的老闆,做我跟你說的事情就對了。」
假設在2小時的會議或3個月的部門內討論後,某個重要專案依然沒有任何進展或方向,而過一陣子,所有年輕員工就會私下感覺每週一早上花上2小時開會完全是在浪費時間,因為討論之後根本不會有任何的差別,所以整場會議根本不會有人認真在聽,每週40小時的前2個小時就這樣浪費了。
‪確保所花的時間遲早可以指出為什麼該花這些時間,以及造成了什麼差別。
‪如果這個結論有個潛在的主軸的話,那就是:‪誠懇、直接說重點和有效率。
今日的環境只會變得越來越緊張,越來越難面對。這意味著每天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重要,必須要最佳化。疏遠有志青年最快速的方式是一直對他們說教,或是用不會對他們表現有實質幫助的事情填滿他們的行程表。
遲早,他們會不喜歡這個團隊或公司的文化,這間接會驅使最優秀的年輕有活力的員工離開,去別的地方尋找更好的機會和舞台。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