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黃金3小時
根據全世界各國的文獻報導統計數據,中暑發燒超過40℃神智昏迷後,在3小時之內,如果沒能將病人體溫降到38.5℃以下,死亡率就很高。


降溫,是中暑治療很重要的第一步
然我們的體溫約為37℃,可是皮膚的溫度比核心的溫度,又會稍微低一點,是因為皮膚表面跟外界有在換氣接觸。人體的核心溫度,通常是指肛溫,一般常聽到的正常的體溫是37℃,指的是體內核心溫度;但是如果用體溫計量耳溫的話,可能只有36℃至36.5℃。

因此,當周圍的氣溫比體溫低時,等於說、周圍的環境比我們體溫涼一點,這個時候傳導、對流、輻射,在散熱上都有一定比例的效果。而蒸發流汗,佔身體散熱的比例只有26%並不高,但是當周圍的溫度比體溫高時,身體的熱很難再傳到空氣中,輻射也不可能,因為周圍的環境已經比我們熱了,反而環境的熱會被我們吸收。

空氣熱時,對流也不會散熱、傳導也更不可能。所以這個時候最主要就是靠流汗蒸發。像夏天,如果現在外面溫度是37℃時,人體主要靠流汗蒸發來散熱,萬一水喝得不夠、又不流汗,就很容易中暑了。


脫衣、噴水、開電扇

我們曾收治一位病人,四十幾歲的男性,平常有癲癇病史,那年夏天8月,在戶外癲癇發作昏倒,沒有馬上被發現,在大太陽下曬了一陣子。等到被發現時,已經發高燒神智不清,送到急診室的時候,耳溫39.7℃,換算成肛溫為40.7℃。我們立即把病人送到中暑降溫中心,脫衣、噴水、開電扇吹,約過了半小時,病人溫度降至38.5℃,人也變得比較清醒了。

靠蒸發降溫,等於靠自己流汗

夏天要靠自己流汗散熱,便要多喝水,且本身的心肺功能要好,血液循環要好!

在治療方面也運用到這部分,當中暑病人體溫很高的時候,因為蒸發散熱的效果最好,我們會把他身上衣服通通脫掉,只剩內衣褲,然後不停的噴水霧;是把水如霧氣般的噴在病人身上,而不是潑他一身濕透,像剛從水裡撈出來一樣。

因為中暑的人不會流汗,排熱的體溫控制中樞已經失效失靈,救人就須噴水,將自來水裝在一般噴霧型澆花器、調整噴口使其噴出霧狀水珠,朝病人身體噴,讓身上佈滿如霧氣般的小小水珠;等體表濕潤後用電扇吹,製造像流汗一樣的效果,吹風後小小的水珠會蒸發,就會把體熱帶走。

對著病人吹電扇時

●若是環境溫度約32℃-33℃,低於人體皮膚溫度時,可將電風扇吹向人體,加速帶走人體熱量。

●若是環境溫度高於人體皮膚,溫度超過36℃時:電風扇必須避開熱源,以免又把熱風吹向病人。


不建議用泡冰水降溫

降溫有兩種:

一種是常用的噴水加電扇吹,另一種是泡冰水。

泡冰水適合在運動場旁邊做以防萬一的準備,當有運動員被懷疑患熱衰竭合併高體溫時,運動場旁邊如果有一個冰水池(類似吹氣的小泳池),趕緊把中暑的人放進去泡在冰水裡面,雖然散熱效果很好,但有個缺點,太冰的時候病人會發抖,發抖反而不利散熱。所以如果泡在冰水裡,又發抖的時候,必須有人要趕緊幫他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通常需要好幾個人在旁邊不斷幫他按摩,並不方便。

泡在冰水裡的病人需要急救時,在水池裡打點滴或插管都不方便。如果病人已經呈現中暑狀態,可能會昏迷,可能會大小便失禁,把病人泡到冰水裡面,變成泡在大小便裡面。泡冰水對需要急救的中暑病人而言,其實並不是一個降溫理想的方法。

去年夏天,有位病人有肝硬化及高血壓等慢性病、血液循環不好,雖然已六十多歲,仍必須在工地做工養家。雖然夏天夜晚比較不熱,但是病人家裡沒冷氣,不通風的屋裡只有一台老舊的電扇,吹出來的還是熱風,家裡還是很悶熱。

七月初一連好幾天,台北溫度在36℃上下,某天一早八點不到,他騎著摩托車準備要去上工,結果頭暈到受不了,就自己騎車直接到急診室。到急診室時,肛溫已達40.5℃,人顯得躁動神智不清。醫護同仁趕緊脫去他身上的衣物,先噴水、開電扇吹,約一個小時左右,病人肛溫逐漸從40℃降到38℃,神智也逐漸恢復清醒。


這位病人的中暑主要因家裡環境太過悶熱、通風不好、再加上年紀大有慢性病,血液循環差,皮膚流汗散熱功能差,同時連續幾天都曝曬在高溫下工作,可能本來前兩天已有熱衰竭現象,但是沒得到適度的休息,一直不斷累積,就很容易造成中暑了。

一旦發生了中暑,無論是自己產熱或是環境太熱,病人核心體溫通常都會超過40℃,若不立即降溫,緊接著會有神智錯亂甚至昏迷。還好這個案的病人自己警覺不對,沒有再繼續硬撐,趕快就醫,否則中暑錯過「救命的黃金3小時」,真的會出人命的。

本文出自大塊文化《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

圖文提供/大塊文化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