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搭過廉航了嗎?


「廉價航空」在歐美國家行之有年且相當普遍,尤其是在幅員遼闊的大陸國家,飛機是主要的長途交通工具,旅客只求在城市間的快速移動,對於機上服務並沒有特別需求,因此廉航成為省錢移動首選,其中,又以年輕旅人接受度最高。


若要認識廉價航空,首先得將名詞重新定義一下,所謂廉價航空照英文字面來說,應該叫做「低成本航空(Low-cost Airline or Low-cost Carrier),簡稱LCC」,相較於傳統一般航空公司,其透過採取較低成本的經營方式,以達到降低票價的目標,手法像是:


<!



  1. 飛行路線多以中短程為主,以求更有效率地運用飛機。

  2. 機隊單一化並採購新機種,以節省油耗及後勤維修保養費。

  3. 增加額外服務收費,包含機上餐飲、視聽娛樂、托運行李等。

  4. 其他像是降落城市周邊次要機場、避免租用機場設備如空橋、減少機上服務人員等。


 


廉價航空與以往習慣的「一張機票在手,服務包山包海」的傳統航空有極大不同,所以若您是習慣傳統「套式」的機票旅遊行程,那麼搭乘廉價航空前,有些事情一定得先了解,否則廉航恐怕會讓您「失望」




  • 廉航飛機餐較貴,但搭飛機一定得吃餐嗎


不知道「搭飛機一定要吃東西」的習慣是從啥時開始的?在搭廉航前,可能首先要修正的是「搭飛機一定要吃飛機餐」的觀念。


廉航上餐點確實不便宜,畢竟它低成本的祕訣就在於「增加額外服務」的收費。部分長途飛行的航班,途中通常也會經過數個轉機點,因此有經驗的旅人如果真要省錢,就會選擇「吃飽再上飛機」,或者「稍微撐一下,抵達轉機點或目的地再吃」,而不是非得要在飛機上用餐,然後抱怨飛機餐怎賣得那麼貴?


所以說,乘客在解決餐飲這件事情上,其實是有不少選擇的。




  • 廉航託運行李要加錢,有需求務必先


廉價航空既然是靠「賣服務維生的」,當然不會錯過託運行李費這商機,在搭乘廉航前,民眾要有個基本觀念就是「機票通常是不含託運行李費」,至於隨身行李是免費的,只是有公斤數及件數限制,各家規範不等。


基本上,若訂機票同時,就預定託運行李服務,被航空公司所收的費用不至於太高,但若是到了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才臨時要加價購買託運行李,那麼費用可能就會比較嚇人。


然而,先前有媒體質疑,「部分廉價航空在訂票時,會先主動勾選行李託運服務,雖然後續都會顯示加價項目和確認鍵,但感覺好像被強迫消費」,這點有訂票經驗的人一定都知道,訂票網頁上,有些服務確實會預設勾選,但其實都可以被取消的。


當然,你想要解釋成是「廉航精心設下的陷阱」,或是其「貼心服務」,端看每個人如何解讀,但若硬要扣上「強迫消費」這大帽子,倒認為傳統航空「無論需不需要,所有服務都要乘客埋單」的消費方式,可能才比較符合所謂「強迫」的定義。



  • 廉航機票價格是浮動的,「不是365天,天天都便宜


沒搭過廉價航空的人,可能會以為廉航顧名思義就是隨時去買都很便宜,若你也是這般想法,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廉航票價是種「浮動」的概念,會視旅遊淡旺季、航班平假日、有無特殊促銷,以及提早多久買票等因素而出現波動。通常來說,旅客能愈早訂位就愈便宜,若再搭配不定期的促銷活動,的確能省下不少機票錢。


但若你還停留在傳統航空的消費思維,等到快要出發才準備購買機票,那麼你可能會發現,廉航機票不僅不比一般航空便宜,而且所有機上應有服務也都不包含在票價內,這時候會開始抱怨「廉航不廉價」,但追根究柢,其實是因為乘客「不了解廉航的遊戲規則」。


廉價航空其實是市場經濟自由選擇下的一種產物,但它並不直接等於「降價促銷」,比較貼切的解釋應該是,「讓旅客可以視自身行程或需求調整服務內容,以達到節省票價目的」,之所以在國內會衍生出那麼多消費糾紛及認知落差,說穿了,就是許多人旅遊習慣還停留在「想享受一般航空的套式服務」,但「荷包卻只想負擔廉價航空的票價」。 


當我們有機會去旅行時,因廉航蓬勃發展,而有機會以更低成本的方式造訪這個世界時,不妨問問自己,是否已經做好準備體驗廉航的魅力了嗎?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