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0日為世界口腔健康日(World Oral Health Day),主題是「慶祝擁有健康笑容 – Celebrating Healthy Smile」。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藉此機會提升社會各界對於「牙科焦慮」的認知,從而打破當中的惡性循環,幫助更多市民擁有健康笑容。



【2014年3月19日大紀元訊】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組成部份,香港及國際紛紛有數據指出,現時口腔健康問題對社會及經濟方面造成一定負擔,就算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情況仍不理想。縱然口腔健康教育一直呼籲市民需定期接受牙齒檢查,然而社會上仍有部份人因有「牙科焦慮」和其它原因,而沒有定期向牙醫求診,以致口腔健康質素欠佳,更造成惡性循環,對生活造成深遠影響。

港人口不停 六成有蛀牙

口腔問題跟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統計資料顯示 ,現時世界上平均每人一年進食高達30公斤糖份,足以對口腔造成嚴重威脅。皆因口腔內的細菌會吸收糖份,然後產生酸素,侵蝕牙齒。本來口腔內的唾液有中和酸素的作用,但是亞洲人習慣頻密進食,會令酸素不停產生,唾液就來不及中和,導致蛀牙。

一項本地研究更發現 ,高達九成半本港成年人中牙肉均不健康,且近六成人出現蛀牙問題。

四成人無定期檢查牙齒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研究人員及學院院長盧展民教授說:「事實上,要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其實有賴日常的生活習慣,如飲食習慣、定期檢查牙齒等。」政府近十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本港定期接受牙科檢查的人數有所增加,但仍有超過四成的成年人沒有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真正能夠做到每年檢查牙齒的人更僅約兩成七 。

牙科焦慮釀成惡性循環

引致以上情況除了是由於港人口腔護理意識不足外,有部份原因是因為市民出現「牙科焦慮」。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高曉莉博士表示:「牙科焦慮是指對於接受牙科治療感到恐懼、焦慮。較輕微的人士可能對見牙醫感到擔心、不安,嚴重的人則會想盡辦法逃避有關的檢查及治療,牙科焦慮甚至有可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根據一項由高博士帶領進行的研究表示,引致牙科焦慮的成因有很多,大多數源於過往牙科檢查不快或不適的經驗,或對於牙科診所的環境及治療過程,如針筒、治療椅、金屬鑽嘴等感到恐懼。另外,身邊親友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

丁琪澳洲的研究發現,由此焦慮引伸的問題,更可帶來三大影響,當中包括:

一、口腔健康問題

延遲接受治療「拖得就拖」,出現牙齒問題的比例會較高,有機會令牙齦炎發展成為嚴重牙周病,少少蛀牙發展成牙髓發炎。以上問題不僅引起牙齒敏感、牙疼、牙瘡等不適。

二、個人自信受損

口腔不適會影響人的發音、笑容、面部美觀及社交生活,引致尷尬的情況。

三、日常生活

口腔問題會影響進食,睡眠質素亦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同時,牙病的痛楚也會影響工作、學習。

高曉莉博士解釋:「臨床上不少『牙科焦慮』的人士不會定期見牙醫,而是到出現牙痛劇烈難忍時才到牙醫診所尋求緊急治療。」

護理口腔 權威三法則

事實上,傳統單靠刷牙作為主要口腔護理的概念,已經不足以充份清潔牙齒。世界牙醫聯盟(FDI - World Dental Federation)則於2013年發出有關口腔護理的指引,提出三大法則:


1. 市民應每日使用正確手法刷牙至少兩次,每次時間不少於兩分鐘

2. 每日使用牙線

3. 可選擇漱口水清潔口腔 


Ref:


http://www.epochtimes.com.hk/b5/14/3/19/191989.htm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