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報專訊】不少朋友看過《自私的小女孩》那篇文章後,說:「我也曾遇到相類似的自私小孩子行為。」究竟本來如白紙一張的小朋友,怎會變得自私?我想大家都有答案。


我重看這篇文章後感到有點不安,因為那像現今社會上流行的「未審先判」,把小女孩判為一個「自私」的人,可她或許另有原因,而好些讀者都指出孩子背後的「手」,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呢!


看到自私的孩子,我們會想到「沒家教」,但那並不一定是「沒家教」,也有可能是沒人教,亦有可能是不懂教。


「沒家教」的孩子,是因為從身邊人的負面行為,如沒禮貌或粗言穢語等,耳濡目染下「感染」得來。沒人教的孩子,因某些原因而沒有父母管,孩子的負面行為或想法因沒人提點和糾正,而「誤入歧途」的。至於不懂教,則父母可以是很有禮,甚至是有學識的,卻用錯了方法去處理孩子的負面行為,如偏袒、溺愛、縱容等,令孩子在不知不覺間「養成」負面行為或態度。


無論是「感染」得來、「誤入歧途」或是「養成」的,都不是由孩子「話事」,所以孩子自私與否,主導和影響他們的是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主導,在他們初小時的影響最大,故要為此而負責;升高小後,當性情和品格漸成形,是好是壞,孩子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他們已上學學習知識和道理多年了。


還是那句話,父母是孩子的引路者,要有好的開始。


撰文︰張嘉雯


 


來源:


http://hk.news.yahoo.com/%E5%BC%B5%E5%98%89%E9%9B%AF-%E5%AD%A9%E5%AD%90%E7%9A%84%E5%BC%95%E8%B7%AF%E8%80%85-224534631.html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