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本港勞動人口預計2018年見頂。特首梁振英指若不及早處理將削弱本港經濟動力。要補充人手,不止高學歷人才,低技術勞工也不可缺。即使港人擔心飯碗被搶,亦不可漠視需求,新加坡近年急補勞動力,香港可從中得到甚麼啟示?

梁振英昨主持經濟發展委員會會議後,指香港勞動人口在2018年見頂後,會長期下跌,如何應對這問題,將對經濟發展有一定影響(相關報道見A8版)。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也曾多番提及同樣問題,她日前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制定人口政策」作總結時指出,過去20年,本港經濟增長率年均4%,當中1%是因為勞動人口的增長,若要維持昔日的經濟增長速度,須補勞動人口的不足,也要教育、培訓及適當輸入人才。

高薪居留權 向專才招手

本港現時設有優才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等,至去年底共吸納8.7萬名外來人口,佔勞動人口2.3%,但港府指這比例非常小。

填補未來勞動力的缺口,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尤其天然資源匱乏的城市,且看與本港相似的新加坡,也是頗依賴人才資源的經濟體,亦面對生育率低的問題。

本港勞動人口將在2018年後持續下跌,但新加坡至2020年前,勞動人口卻仍會有1%至2%的增長,至2020至2030年亦預計有1%增長,新加坡如何做到?

面對本地人口增長乏力,新加坡惟有外求,高質素人才自是主要目標,對於高技術及專才,誘因除高薪、高效率發出工作證、永久居留權等條件外,近年搶人力度不斷升級,如設世界人才資料庫,主動尋找海外高質素人才、主動到外地如台灣的大學辦招聘會徵收科技人才。

建造飲食業人才 亦是目標

另外,若海外留學生願意「簽約」畢業後留星工作3年,星政府便代支付其全額學費(約每年8.7萬港元),星洲大學的國際生比例達18%。

本港對吸納海外人才政策相對較被動,港府既指出現有計劃吸納的專才比例小,何不急起直追?

除高端人才,新加坡近年成功補給的勞動力,還包括低技術外勞,外勞佔新加坡總勞動力的比例,由91年的18%,升至2010年的34.7%。

星政府今年初發表的人口白皮書中,亦明確指出要吸納三類外來人口,除了高學歷專才外,還有應對人口老化需要的醫療護理勞工,以及建築業、飲食業的低技術勞工。

本港部分行業如建造業、飲食業等,經常投訴人手不足,難聘請人手等,在勞動人口逐步下降,問題將更趨嚴峻,固然,輸入外勞向來有不少反對聲音,認為「打爛本地人飯碗」,以及拖低本地工資水平,新加坡的應對之道,要求僱主每月繳交外勞稅,每人達750坡元(4,571港元),並且會按產業或公司分別規定最高外勞比例。

外來人口提高新加坡當地生產力,對GDP大幅增長起了重要因素。不過,事情總有兩面,過去10年引入逾100萬新增外來人口,令物價上升、樓價昂貴,即使經濟好,政府民望卻跌。

中港矛盾大 難度也更大

執政人民行動黨民望跌,導致2011大選得票率跌至新低,近年不得不放緩輸入外來人口步伐,以緩和本地人不滿情緒,但仍堅持要靠輸入外來人口以維持經濟發展,可見箇中利害關係。

補給勞動力並非一蹴即就,面對國際間爭奪人才的競爭激烈,本港主動搶人才並非易事,更加上近年本地意識抬頭,連本地的大學多收取內地生,也成為中港矛盾的火頭。

本港要吸納外來人口,是否可汲取星洲經驗?相比起來,難度會較新加坡更大,也更考港府的功力,但若不解決,5年、10年後惡果將逐步浮現,屆時亡羊補牢已遲。


0 留言